close

 

林浩白 - 複製.jpg

1.眾 像_油彩木板裱麻_2014_80號(128x128cm).JPG

_油彩木板裱麻_2014_80(128x128cm)

 

2.凋謝之前 油彩木板裱麻 25.5cmx17.5cm 2009.jpg

凋謝之前 _2009_25.5cmx17.5cm_油彩木板裱麻

 

3.靜止的姿態 _2015_21號(90x45cm)_油彩木板裱麻.jpg

靜止的姿態 _2015_21(90x45cm)_油彩木板裱麻

 

4.沉靜(二)_2013_80F(112.0cmx145.5cm)_油彩木板裱麻.jpg

沉靜() 油彩木板裱麻  112.0cmX145.5cm 2011-2013

5.微笑的面容_2016_45x40cm_油彩木板裱麻.jpg

微笑的面容_2016_45x40cm_油彩木板裱麻

 

6.靜靜的觀看著(六)_油畫_2014_20號(59x64cm).JPG

靜靜的觀看著()_油畫_2014_20(59x64cm)

7.夢蝶_2016_80F(145.5x112cm)_油彩木板裱麻.jpg

夢蝶_2016_80F(145.5x112cm)_油彩木板裱麻

8.尋找_2016_40號(90x90cm)_油彩木板裱麻.jpg

尋找_2016_40(90x90cm)_油彩木板裱麻

 

9.歇息 油彩木板裱麻 91.0cmx116.5cm 2013.jpg

歇息 油彩木板裱麻 91.0cmx116.5cm 2013

 

小編平時喜歡逛美術館以及參觀畫廊大大小小的展覽,對於台灣近幾年的當代藝術家作品看出一些心得了。這幾年世界各國開始關注台灣寫實藝術家,許多藏家在大型博覽會和拍賣會上,都先從寫實作品開始下手,舉例台灣中生代以上的寫實藝術家代表-葉子奇,目前在拍賣場上竟可以拍下一號十三萬以上的高價,就可以知道寫實的作品在市場上的熱門程度是不容小覷,而中生代以下最讓人期待的非林浩白莫屬;林浩白的作品除了受到學術界的肯定外,也出現了「排隊」熱潮,只要一有新的作品公開展出,立刻有藏家出手收購,他還獲得過台灣最知名的兩大古典寫實比賽-「聯邦美術新人獎-首獎」「奇美美術獎-具象美術創作類」;而現今才三十多歲的他,已經是聯邦美術新人獎的評審之一,能和七十多歲的藝術家以及美術館的館長一起評審,可見他真的是位實力堅強、指日可待的藝術新星。

每每站在他的作品前,都會神遊忘我,不像在看畫,而是在看真實的場景,不管是早期的花卉系列、靜物組合系列,還是最近開始發展的城市系列,他只要有新的作品出現,我一定會手刀奔去展覽現場,搶最好的觀看位置,欣賞久久。他的作品寫實,卻不追求如同照片一般冰冷的質地,而是超越照片那真實存在的空間感、更接近人類的視點,用色的細膩度也是照片呈現不出來的。在林浩白的作品中,他處理的不只是對於構圖、結構的光影變化,更是分析及理性的安排對象物之表達方式去進行思索,並且感性的呈現。

第一眼見到林浩白的作品,就是對「美」最原初的感動。《靜靜的觀看著》中單純的背景,襯托花卉靜謐的或在瓶中或在杯中。觀看著的是觀者還是花,在構圖中的穩定平衡,觀者可以沒有壓力的細細觀看著。在當代藝術飛躍的年代中,林浩白的作品就如清流一般,沒有繁重理論或概念,純粹的歌詠自然也讚嘆林浩白的精妙筆法。林浩白經營創作就如戀愛般,細心呵護著每個細節。從採買到佈置一絲不苟地佈局著,然而畫面中總有藝術家對花的迷戀而輕微顫動的筆觸。林浩白仿若深入靈魂般描繪著花的姿態。

美感與藝術家之間的流動,再到藝術家轉化成為作品之間。由藝術家的「眼中的花」觸動了藝術家「心中的花」,藝術家藉「心中的花」轉化為「筆下的花」。如此成就讓觀者讚嘆的作品。

 

 

10.林浩白創作.jpg

長期以來藝術家林浩白透過堅強深厚的寫實油畫技法,將「花」作為創作主題,傳達出一種沉澱、靜謐的氛圍,其內斂而穩靜的畫筆,將細緻嬌美的花卉呈現出最動人的微妙姿態及氣質,賦予作品新世代的潛藏意涵;同時,經由縝密、精緻的安排,將內在情感和外在經驗交織再現,演繹了探索生命意義及自我反思的深度對話,意圖從古典繪畫中走出全新的表現可能。

 

林浩白-西元1983年出生

學歷

2014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學系博士班

2008  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美術創作組碩士

2005  中國文化大學藝術學院美術學系學士

 

獲獎

2015  104年全國美術展,油畫類銀牌獎

2014  第二十六屆奇美藝術獎

2013  102年全國美術展,油畫類銅牌獎

2012  第二十四屆奇美藝術獎

2011  100年全國美術展,油畫類入選

2010  第十三屆聯邦美術新人獎,首獎

2009  第八屆全國百號油畫展,第二名

      第四十三屆國軍文藝金像獎,油畫類銀獎

2008  第一屆台北縣美術新人獎,優選

2007  中國圓山畫會道正新人獎,入選

      第三十五屆全國青年水彩寫生比賽,社會組佳作

      光華青年水彩寫生比賽 大專社會組入選

2006  第十一屆大墩美展,油畫類入選

      警察節美展,西畫類佳作

      第三十四屆全國青年寫生比賽,社會組佳作

      光華青年水彩寫生比賽,大專組佳作

2005  第七屆新莊美展,油畫類社會組第一名

 

11.104全國美展油畫類銀牌獎_眾像.jpg

2015台中國美館展覽現場

 

12.104年全國美術展.jpg

2015全國美展油畫類作品-《眾像》獲得銀牌獎

 

13.S__6438929.jpg

↑林浩白與台北榮總乳房醫學中心合作-《用藝術治療》

 

14.第二十六屆奇美藝術獎.jpg

2014林浩白獲得第二十六屆奇美藝術獎

 

15.第十三屆聯邦藝術新人獎首獎.jpg

2010第十三屆聯邦藝術新人獎首獎

 

16.第八屆全國百號油畫 對談 第二名.jpg

2009第八屆全國百號油畫作品-《對談》獲得第二名

 

17.2013奇美藝術獎25周年特展「校園講座」.jpg

↑林浩白參加奇美藝術二十五周年特展演講人之一

 

18.雅逸廣告-藝術家雜誌.JPG

2012奇美藝術獎得獎報導

 

18-1奇美藝術獎25週年特展文章.JPG

↑奇美藝術獎25週年特展文章

 

18-2奇美博物館宣傳花前絮語個展展訊.png

↑奇美博物館宣傳花前絮語個展展訊

 

19.與連建興老師合照.jpg

↑林浩白()與連建興()老師合照

 

20.創意多瑙河3.png

↑林浩白上黃子佼節目-《創意多瑙河》,工作室採訪

 

.21.創意多瑙河2.png

↑林浩白上黃子佼節目-《創意多瑙河》,工作室創作過程

 

22.創意多瑙河.png

↑林浩白上黃子佼節目-《創意多瑙河》

 

23.豪宅旗艦王.png

↑節目《豪宅旗艦王》-林浩白工作室採訪

 

24.豪宅旗艦王3.png

↑節目《豪宅旗艦王》-林浩白作品推薦

 

25.象外之像-今藝術報導.png

↑林浩白展出青雲畫廊寫實藝術家聯展-《象外之象》,今藝術報導

 

26.展覽花前絮語自由時報報導.png

↑自由時報報導-林浩白《花前絮語》個展資訊(圖片來源自自由時報)

 

27.林浩白花前絮語.jpg

2015林浩白個展-《花前絮語》,於青雲畫廊展出

 

28.學學台灣文化色彩 【色彩新聞】「花前絮語 」.png

2015林浩白個展-《花前絮語》,學學文創報導

 

29.展覽花前絮語自由時報報導2.JPG

2015林浩白個展-《花前絮語》,自由時報報導

 

30.研揚文教基金會.jpg

↑研揚文教基金會宣傳林浩白個展-《花前絮語》

 

30-1研揚展覽1.jpg

30-2研揚展覽2.jpg

30-3研揚展覽3.jpg

↑研揚文教基金會 晶元電子藝術走廊展覽 -《花前絮語》

 

31.奇美博物館宣傳花前絮語個展展訊.jpg

↑奇美博物館以「奇美藝術獎得主」做開頭,替林浩白宣傳個展資訊

 

32.林浩白個展開幕.JPG

2015林浩白個展-《花前絮語》開幕會,於青雲畫廊

 

33.花前絮語開幕座談.JPG

2015林浩白個展-《花前絮語》開幕座談會,於青雲畫廊 (小白的人氣爆棚阿~~)

 

34.小白的親筆簽名.JPG

↑小白替展覽《花前絮語》邀請卡簽名(小編自己也有私藏一張 灑花 灑花)

 

35.小白與花.JPG

↑展覽-《花前絮語》小白與作品合照

 

36.花前絮語展覽宣傳.JPG

2015《花前絮語》展覽現場(不愧是小白~~好多人獻花阿)

 

37.花前絮語座談.jpg

2015展覽-《花前絮語》開幕座談

 

38.花前絮語座談2.JPG

2015展覽-《花前絮語》開幕座談,林浩白()與青雲畫廊總監李宜洲()

 

39.花前絮語開幕.JPG

2015《花前絮語》展覽開幕現場,於青雲畫廊

 

40.展場照.JPG

2015《花前絮語》展覽現場照

 

41.象外之象開幕座談.JPG

2016寫實藝術家聯展《象外之象》開幕座談

 

42.象外之象開幕大合照.JPG

2016寫實藝術家聯展《象外之象》開幕合照

(左一)朱書麒 (左二)林浩白 (左三)詹喻帆(右一)連建興   (右二)朱友意    (右三)盧昉

 

43.2016台北藝博_3060.jpg

2016台北藝博,林浩白畫作前聚集許多民眾參觀

 

44.2016台北藝博與典藏雜誌簡秀枝社長合照_1801.jpg

2016台北藝博,與典藏雜誌簡秀枝社長合照

(左二)藝術家詹喻帆,(中間)典藏雜誌簡秀枝社長,(右二)青雲畫廊總監李宜洲,(右三)青雲畫廊董事長李青雲

 

 

45.2016台北藝博與青雲畫廊藝術總監李宜洲合照_8323.jpg

↑林浩白()2016台北藝博,與青雲畫廊總監李宜洲()合照

 

46.浩白的作品前都會聚集許多人2.jpg

↑林浩白於2015台北藝博,向觀眾導覽作品(小白在哪,人群就在哪~~~)

 

47.2014台北藝博.jpg

2014台北藝博,林浩白的作品前聚集人群(人多到都快找不到小白了呀~~)

 

 

48.浩白的作品前都會聚集許多人.jpg

2015台北藝博,林浩白作品總是吸引大量民眾目光

 

49.2016少遊島繪社展覽孵化日記.jpg

↑林浩白參展少遊島繪社展覽-《孵化日記》

 

50.少遊島繪社0.jpg51.少遊島繪社 第4號 藝術創作聯展.jpg

↑林浩白在少遊島繪社展出作品,用咖啡作為創作媒材

 

52.少遊島繪社-再見甲午展覽.jpg

↑林浩白(後右三)與少遊島繪社社員合照

 

 53.再見甲午布展中.jpg

↑林浩白於少遊島繪社擔任副社長,《再見甲午》展覽佈展中的樣子

 

54.金車文藝中心校園藝術講座,於師範大學.jpg

↑林浩白擔任金車文藝中心校園藝術講座講師,於師範大學

 

55.金車文藝中心校園藝術講座.jpg

↑林浩白(左二)擔任金車文藝中心校園藝術講座講師

 

56-1聯邦新人評審.jpeg

↑林浩白擔任聯邦美術新人獎評審,自由時報報導(圖片來源於自由時報)

 

57.聯邦新人複審團自由時報報導.png

58.自由時報攝-2016聯邦新人評審.jpg

↑林浩白擔任聯邦美術新人獎評審。自由時報報導(來源於自由時報)

 

59.與藝術家胡朝聰合照.jpg

↑林浩白()與好友藝術家胡朝聰()合照

 

60.與藝術家傅浩軒合照.jpg

↑林浩白()與藝術家好友傅浩軒()合照

 

61.與藝術家李民中合照.jpg

↑林浩白()與藝術家李民中老師()合照

 

61-2與周正偉直播.jpg

↑浩白與藝術家周政偉直播

 

62.與藝術家齊簡、王智斌合照.jpg

↑林浩白()與藝術家齊簡()及王智斌()的合照

 

63.林浩白與陸潔明.jpg

↑林浩白(左二)與拍賣官陸潔民(左一)、藝評家王焜生(左三)、藝術家侯忠穎(右三)、策展人吳達坤(右二)以及藝術家常陵(右一)的合照

 

64.浩白和藝術家黃敏俊合照.jpg

↑浩白和藝術家黃敏俊合照

 

65.JPG

↑浩白的水彩寫生小品

 

66..JPG

↑浩白除了畫寫實的油畫外,平時也會寫生水彩作品

 

67.JPG

↑從這裡可以看出浩白的繪畫功力真的很厲害阿!!

 

68.JPG

↑浩白工作間的油畫筆,可以發現筆刷都很小一隻,這樣才能夠畫出寫實畫中的細節

 

69.JPG

↑浩白平時創作所使用的題材

 

70.JPG

↑在工作室的一隅中,可以看到浩白的工作間不只乾淨整齊,也擺放著各種帶給他靈感的器皿

 

71.JPG

↑小白平時畫的水彩小品寫生,用的用具就是像這樣小盒且方便攜帶的水彩色塊

 

72.JPG

↑浩白除了畫大幅油畫創作外,也會畫尺幅較小,構圖簡單淡雅的小品油畫

 

73.JPG

↑小白在工作室外的陽台寫生的樣子

 

-----------------------------------------------------------------------------------------------------------------------------------------------------------------------------------------------------------------------------------------------------

 

74.林浩白_裡‧外_油彩_89x88cm_2017.JPG

(圖一)林浩白_裡‧外_油彩_89x88cm_2017

 

75.邊際_2017_120號(110x219cm)_油彩木板裱麻.jpg

(圖二)邊際_2017_120(110x219cm)_油彩木板裱麻

76.邊際局部1.jpg

(圖三)  作品《邊際》局部

77.邊際局部2.jpg

(圖四) 作品《邊際》局部

78.邊際局部3.jpg

↑(圖五)作品《邊際》局部放大

浩白他從2009年到2017都在創作畫花卉系列的作品,一直想要將花卉這個題材表現到最完全,浩白本身住在新店山區的別墅,家裡前院及後院種植許多種類的花,所以他對花卉一直有個執著及著迷,其實他自己都有在計畫新的發展,但還是想要先將花卉的題材發揮到最極致,一直到去年2017年台北藝博亮相新的系列,城市系列-《邊際》(圖二),這件作品一展出,就獲得大量好評,連許多藝術家都驚嘆連連,也成為了該次台北藝博的亮點之一。小編在這也很佛心的幫大家zoom in 這件作品的局部給大家看(圖三)、(圖四)、(圖五)

在《裡‧外》(圖一)這件作品中,浩白他在遠景處加進房舍及風景,與花卉做結合,是他第一次做這樣的嘗試,可以看出《裡‧外》這件作品,應是他在創作花卉系列及城市系列之間的過渡期。
小編我曾經在某一年的藝博會與浩白聊過,問了他幾個關於創作上的問題,小編在這邊就不藏私的,把幾個大家可能會好奇的問題以及浩白的回答整理在這邊,供大家閱讀。

 

小編:為什麼會選擇花這個題材呢?

浩白:花這個主題一直是在美術養成經驗中必探索的課題,但似乎都是一個訓練造型或者色彩的途徑,實際對這樣題材在創作上的著墨比較少,甚多是點綴,探討花卉與人之間其相關聯性,有些作品是象徵意義較強的,另一類是希望藉由畫面的構成將較抽象的感覺傳達出來。

從花卉的選擇、靜物的擺設中都可以窺見林浩白的作品對於花卉的解讀,不被傳統「花語」所禁錮,他自由取捨著他在畫面當中所希望表達的感受。呈現藝術家在形塑個人「藝術形式」的獨特性。

小編:照相寫實對你來說與花卉之間的關係為何?

浩白:我從不追求作品的質地如相片,雖是一個具象的畫面,我希望畫面是有人為溫度的,在其中可以找到繪畫痕跡,所以在畫作中我保留了筆觸,還是保有暗薄亮厚的媒材操作手法。對我來說,作品中的各種組合成份都可以影響、引發觀者的不同感受。雖然我保留筆觸,但盡可能將其弱化,以表現我所希望的純粹感。

 

79.日常_2016_20號(60x65cm)_油彩木板裱麻.jpg

↑日常_2016_20號(60x65cm)_油畫

從林浩白的作品中,可以感受到藝術家如何深刻地「凝視」對象物。從兩株黃金葛的距離到光線散發的溫度,都在藝術家的眼神裡凝結成永恆的綠意。黃金葛作為日常的一抹綠意,在枯榮間把生命輪轉內斂

的顯現在畫中。其體現生命內涵的創作與澳洲藝術家榮‧穆克(Ron Mueck)曾說:「雖然我花了許多時間在描繪事物的表面,但我想捕捉的其實是生命的本質。」兩位寫實藝術家可說是英雄所見略同。

林浩白在《日常》也表現出東方的文人氣息,黃金葛葉片枯榮於畫面的提示也將藝術家生命體悟濃縮其中。又如洛可可時期靜物畫大師夏丹(Jean Baptiste Simeon Chardin)將日常景物入畫,讓靜物畫的美

感層次提升。靜物畫源於日常,而林浩白的《日常》有東方對生命的無常的體悟,揉合西方靜物畫歌詠自然的精神。

 

------------------------------------------------------------------------------------------------------------------------------------------------------------------------------------------------------------------------------------------------------

沉靜的角落–林浩白的寫實繪畫

文/李宜洲

觀看林浩白的靜物寫實作品時,畫面往往是潔靜透亮又安靜沈穩,就如同藝術家本身的人格特質,我與此文雅之人平日的交往是淡如水的;我們不曾講過應酬話,但卻能延續我們對於藝術熱衷的話題。時常拜訪他位於新店山區的工作室,參觀他的工作室對我而言是沈靜心靈的小憩,我們共享一壺熱咖啡與兩片蛋糕,安靜的欣賞他的畫作。林浩白的畫作是需要安靜觀看的,就如同他陽台外的風景般,沉靜卻有靈魂。

 

 

三位一體的寫實詮釋

80.jpg

Richard estes的照相寫實主義

台灣寫實主義自十九世紀末延續至今,歷經了日據時期後1950年代的「泛印象主義」及1960年代由歐美傳入的「照相寫實主義」,1970年代「鄉土寫實」,如今走入藝術史學家所研究的當代多元創作,寫實藝術雖同樣是以「再現」為藝術美的表現形態,但卻有不同的內容意蘊。林浩白的寫實並非屬於絕對客觀的「照相寫實主義」或描繪現實世界的「社會寫實主義」也絕非帶有強烈批判性的「批判寫實主義」,其創作內容探討的是人們與日常生活中物體的關係,其藝術美的形態除了再現外,也透過表象的傳統靜物寫實,傳達出深層的情感世界。

此外林浩白的創作並非直接地面對對象物本身進行描繪,必須先透過另一藝術門類的創作----攝影的前置;在幽靜的私人攝影棚中時常為了拍攝一組靜物,就花費了一整天的時間,透過工作室大片的落地窗讓自然光灑落後,接下來就是進行與對象物的交談,在與其交流的過程中去體會對象物的精神意涵,並同步的將畫面配置給逐步地完成;浩白的創作必須先透過與對象物的對話,再進階地進行想像藝術,而透過攝影後,再完成平面繪畫,因此「想像藝術」、「攝影」與「繪畫」的結合,成為一個不可分離的整體,是其創作道路的三位一體,此三位一體的概念雖不同於中國水墨,詩、書、畫於同一畫面中相互輝映,但對於藝術家本身,其創作過程的前、中、後段,卻是一種被藝術給招喚的過程,這種極其美妙的過程引發他的創作衝動,也形成了其創作的「動因系統」,並驅動其繼續創作更多美好的作品。

 

抽象的情緒,感性的呈現

81.凝視_油畫_2014_40號(90x85cm).JPG

林浩白_凝視_油畫_2014_40(90x85cm)

82.想留住青春(六)_2015_9號(40x45cm)_油彩木板裱麻.jpg

林浩白_想留住青春()_2015_9(40x45cm)_油彩木板裱麻

林浩白:「美好的時刻也有可能以很抽象的狀態讓我們感受到,也許只是傍晚走在街上,斜照的光線、空氣中的微塵、氣味,當下我們就被感動了⋯⋯」情動於中,外感於物,透過其作品系列的名稱則可以窺探其關注的議題:沉醉靜靜的觀看著想留住點青春花開花落》、《春臨》沈靜凝視其所探討的是普世價值的關注,即是生命的旺盛、生命的流逝、生命的降臨與過往,猶如古今所有偉大藝術家皆探討過的議題,透過禪意的表現手法闡述生命的價值與目的。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杜秋娘《金縷衣》

 

83.花開.花落 油彩木板裱麻27cmx22cm 2010.jpg

↑林浩白_花開.花落_油彩木板裱麻_2010_27cmx22cm

《花開·花落》為何折枝?又為何養花?是為了保存青春最好的狀態,又或是為了將紅樓內的鮮花呈現給世人?以瓶養花延續了花的生命,但總會逐漸凋零,落在牆角的枯萎花朵,只能仰望向上昂起的枝條,回望他的過去;世人總期待保有無暇的青春,但自然總教會人們珍惜生命,勿蹉跎時光。浩白筆中所關注的對象物除了是自我心境的移情,同時也希望達到觀賞者舊有經驗的召回,透過審美知覺的想像,浩白把物體賦予生命,並透過視覺材料,如:形狀、色彩、位置、空間、光線等,來表現畫面的張力,企圖呈現畫面中的故事性----使花卉得以敘事,讓畫面得以抒情;林浩白:「我希望在畫面中呈現出安靜且非常沉澱的思緒,人通常在這樣的情形下,心理便有一些抽象狀態在發酵,可能是喜悅、滿足、想起過往或對未知的將來有不安之感,我們會不斷的跟自己對話,而這些思緒會逐步的蔓延開來。

84.幸福 油彩木板裱麻 24.0cmx33.0cm 2013.jpg

↑林浩白_幸福_油彩木板裱麻_2013_24cmx33cm

其作品《幸福》中磁盤承載著花與花苞,幽暗的光線與黑色的背景襯托出白色的蘭花,折斷的花苞與枝條雖分離,但卻是同宗同源,同樣在靜謐的磁盤中存在,分離的位置、同樣的被承載,如同成家立業的子孫,在同樣的社會生活;其對於畫面中構成方式的巧思與精煉化,賦予了對象物新的生命意涵,也得以述說他抽象的情緒感悟。

 

風裁日染開仙囿,百花色死猩血謬。

今朝一朵墮階前,應有看人怨孫秀。—貫休《山茶花

 

85.晨光 油彩木板裱麻 53x41cm  2012.jpg

↑林浩白_晨光_油彩木板裱麻_2012_53x41cm

出生詩書官宦人家的唐僧貫休,天賦敏速卻一生不羨名利富貴,其偏愛的山茶花自古以來即為中國十大名花----唯有山茶殊耐久,獨能深月占春風,也因為山茶花的耐久因此自古文人多喜愛。《晨光》中的室內山茶花,雖屬木本花卉卻以玻璃花器豢養,而畫面的仰角構圖彷如紀念碑式地佇立在前,試想藝術家的創作心境是如何?林浩白曾說:「山茶花是種堅韌耐冬的花,而它的花語是謹慎、謙讓,據說在冬天裡也能綻放,即使在冬夜裡的消逝,也是由外圍的葉子,一片一片的凋零。」極度寫實藝術家在藝術的世界裡,就如山茶花般,溫和謙讓但又擇善固執,寫實繪畫的作品精緻但產量卻稀少,透過繪畫讓霎那成為永恆,成為畫布上的山茶花,即使在寒風凍夜裡也不會凋零,更無需孤芳自賞。

盛年不從來,一日難再晨。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陶淵明《雜詩》

 

86.過程 油彩木板裱麻72.5x91cm  2010.jpg

↑林浩白_過程_油彩木板裱麻_2010_72.5x91cm

《過程》畫面中橫向式的構圖,讓視覺動勢向兩側展開,桌面的邊緣線彷彿一橫向的直線,如同時間軸一般的橫列在觀者面前,左右對稱式的花與苞,其成長階段雖相同,但容器卻些微不同,此為花的生命循環,只為留下最美好的狀態於畫面中,卻未呈現出花枯與衰竭,如同用玻璃瓶與瓶蓋,想努力將最美好時刻密封與安置。

 

被藝術本體所驅動的創作

丹納(Hippolyte Adolphe Taine, 1828~1893):「一件藝術品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有他所從屬並能解釋藝術品的總體環境。藝術是環境的產物,環境是藝術的最後解釋,也是決定一切藝術品的基本原因。」其認為總體環境即是由種族因素、環境因素、時代因素所構成,林浩白透過寫實的筆法將花卉的本質特徵描繪出來,但於創作的過程中,他開始思索如何與傳統的寫實形式不同,身為東方人的文化底蘊下,如何透過作品呈現出文人的詩性,而在多元刺激的當代藝術環境中,能否保有內在平靜的境界。再者,如此寫實的技法如何與1970年代初紐約的「照相寫實」中冰冷的視角不同,並且置入更多的溫度與情緒。

87.晨光‧絮語_2015_80F(112x145.5cm)_油彩木板裱麻.jpg

↑林浩白_晨光‧絮語_2015_80F(112x145.5cm)_油彩木板裱麻

首先,透過其三位一體的創作流程,借助攝影的構圖視野,來完成它有別於傳統寫實在畫面上的安排,如《晨光·絮語》其構圖有如群像安排般的佇立左右,左右兩側的花瓣皆些許被裁切到,畫面有如記憶中透過窗戶看到的室內光景,藝術家也特別在光影上增強了玻璃的透光性與折射出的多元色彩,不僅保存了更多溫度,也比照片中的色彩更飽和;畫面中白牆與白桌上的白花,透過藝術家主觀的分色,將光線中的色彩呈現出更廣的色域;雖是透過攝影構圖,但呈現出的質感卻是追求真實世界的樣貌,如同林浩白在創作筆記中寫道:「我從不追求作品的質地如相片,雖是一個具象的畫面,我希望畫面是有人為溫度的,在其中可以找到繪畫痕跡,所以在畫作中我保留了筆觸,還是保有暗薄亮厚的媒材操作手法。雖然我保留筆觸,但盡可能將其弱化,以表現我所希望的純粹感。對我來說,作品中的各種組合成份都可以影響、引發觀者的不同感受。」藝術家透過細膩筆觸與主觀的色彩表現,將光線反射的顏色呈現在畫面中,而其擅長的古典技法,也彷彿如魯本斯擅長的技法般,針對明暗對比、冷暖對比、補色對比、透明與不透明技法交互使用。此外林浩白在葉脈末端枯黃調子的漸層銜接上也尤其高竿,透過猶如針頭大小的筆尖,將更真實的細節以精雕細琢的方式呈現;除了在托了畫布的畫板上以碳酸鈣打底,改變顏料的吸收性,對於畫用油也花了很多時間實驗,最後畫面完成後的凡尼斯與吸收性的基底材搭配起來,是作品創作尾端的畫龍點睛。

借由「藝術本體論」的觀點,我們將藝術本身獨立存在,並探討藝術、藝術家與藝術品的關係;藝術的表現形式千變萬化,一個靜物寫實的藝術家,是如何看待藝術、作品及兩者與自身的關係;林浩白曾提及「在創作的前置思維與創作過程中,時常會有一種幻覺,似乎自身不是藝術品的主宰,即使是在挑選主題與花卉時,也會強烈地感受到,部分的花朵是為了藝術品的誕生而預先存在著;而創作的過程中,也是體悟到花朵的生命與個性,才能把作品完成。」這似乎如同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1889~1976)所言:「藝術是真理在作品中的自行置入。藝術家和藝術品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但是他們都依賴於藝術這個第三者而存在,是藝術給藝術家和藝術品命名,藝術是藝術家和藝術品的本源。」在此花卉系列的發展過程,藝術家有強烈的脈絡堅持,似乎總覺得這議題尚未探討完,因此也想竭盡所能地把這系列逐步踏實的探討,以求脈絡的完整性。

88.jpg

↑梵谷_農鞋_1886

89.jpg

↑林浩白_追憶_2006_30F(72.5x91)

而受眾(觀賞者)如何去詮釋與接受作品?其研究所時期作品《追憶》,散落的幻燈片、書寫記錄的日記本、熄滅的燭台,畫面的暗示是什麼?猶如梵谷名作《農人的鞋》畫面中的主角從實用性的鞋,而昇華成為藝術品,畫面中沒有場景線索,卻只留下鞋子這龐大的物質材料來述說,述說這雙破舊、粗糙又濕厚的鞋子,其主人是多麼的勞動、貧困與坎坷,畫面中雖沒提及鞋子主人的故事,但卻讓觀者充分的感受生活的艱辛;林浩白《追憶》畫面中央的日記本,被支鋼筆給輕闔著,彷彿使用傳遞情感的介質,來塵封過往的記憶,但就如同輕拂書角的幻燈片,充滿不捨;物件的基臺是兒時的習字桌,老去的蓮蓬與熄滅的燭台,是外婆犧牲、繁衍與燃燒後的存在,透過物件的記憶象徵,將筆者、記憶物件與外婆之間的精神能源,神聖化為永恆的藝術品,不僅是藝術家的自我療癒過程,更如同藝術治療般,充滿信仰、情感與撫慰人心。

 

以對象物為借鑑                                

溫文儒雅的林浩白其選材是柔軟的,他選擇了多種暖性材料為他的主題鋪陳,如早期的創作元素----底片、紙張、漂流木、土壤…,有溫度的選材是其一貫的作風,藉由軟性素材傳遞出一種人文的溫度;而瓶罐、器皿、平台,則象徵生命的承載與社會的交流;花卉的選擇是影射,是種文人心境、思鄉離騷又或是生命的喜悅,則供觀者自行解讀,如同「接受美學」所說,畫面中的暗示與材料之美,與觀賞者的關係如同一萬個讀者,就有一萬個哈姆雷特,作者創作時雖有設定選材、構思、風格、表現與語言,但透過藝術的傳播,觀者又進行再一次的詮釋,到底是兒時土壤的溫度觸動人心,又或是漂流木中生長的嫩芽讓人感動,作者留給觀者細細的品味。

除了以物借鑑外,林浩白的作品有種說不出的詩意,也如同文學中時常引用物體來描述心境,紅樓夢中林黛玉的詩句「冷月葬花魂」一語闡盡,有情之天卻被命運無情地吞噬,藝術家的子系列「凋零之前」,就好似林黛玉淚盡而逝前,完美玉霞的最後一個階段,雖知道最終的結局,但卻希望保留美好的回憶。

 

 

探尋精神層次的絕對領域

在審美活動中,不同的時代有其文化環境中,產生某類別審美意象的大風格(great style),其審美範疇雖有時代上的差異性,但也因為人類審美主體的普世價值,而有其共通性,即美感與客體的關係受制于人類普遍的共通性;而美的三大類型分為:自然美、藝術美與社會美,浩白選擇了自然界最優美的花卉為主題,除了自身環境常出現花卉外,也想借由題材來述說情感,透過寫實的技法,如同「模仿說」的觀點,藝術家透過精妙的轉化將自然美呈現為藝術美。其一方面是以本身就美的題材來入畫;二方面,是透過藝術家觀看的角度來將我們習以為常的物體,以更具審美的方式來觀看;三方面,是以精神層面的感悟方式,來呈現出他的作品。也如同葉燮所言:「凡物之美者,盈天地間皆是也,然必待人之神明才慧而見。」世間萬物的美都是被肯定的,而具有聰明才慧的人們自然能夠發現其中之美,藝術家透過三個面向,來構築他的創作。

彷彿追求黑格爾的「絕對精神」,林浩白透過求真的過程,將審美對象的形式特徵與審美主體的情感特徵,進行和諧統一並創作為藝術品,意即是在創作時會去思考畫中主題要如何呈現出美感,並同時藉由畫中主題傳達出情感。而絕對精神則是指主觀精神(個人的審美品味)與客觀精神(整體社會的審美品味)的統一,因此不僅是藝術創作者本身能夠欣賞,也讓一般社會大眾也都能夠欣賞,此即為主客觀精神的統一。

傅雷曾對拉斐爾的作品評論:「在拉斐爾的任何畫幅之前,必得要在靜謐的和諧中去尋求它的美。」浩白作品之美是要透過觀者的意象世界,深度的在寧靜廣闊的精神領域中,獨自踏尋自我對於美感招喚的解放感,因為自我意識到在意象世界內審美的愉悅與自由,而產生了與作品的對話,並喜愛這件作品,其過程就如同唐代美學家張彥遠:「凝神遐想、妙悟自然、物我兩忘、離形去智。」當觀賞者細細品味藝術作品時,受到了感悟也感受到了美,在愉悅的審美過程中,已經超越了物我,也不再拘泥於畫中的主題與形式,此時真正感受到了藝術的精神性,此即為美感體驗的超越性。

90.溫暖的信息_2015_30號( 102x64cm)_油彩木板裱麻.jpg

林浩白_溫暖的信息_2015_30( 102x64cm)_油彩木板裱麻

林浩白曾說:「我試圖在畫面中,藉由物體的美感,以及其所蘊藏的意涵,並透過整體氛圍的營造,來傳達我想表達的概念。」如《溫暖的信息》有別於其它靜物瓶花作品,木本花卉以盆栽養護,昂首的枝條與盛開的茶花,帶來春天的溫暖氣息,枝條中半遮掩的白色紙籤,也象徵訊息隱晦的傳遞。透過白色的背景、簡單的物件構圖,精準將寧靜的感受傳遞給觀者,此時我們已經不再拘泥於畫中物為何,只感受到筆者傳遞出的溫暖訊息。

 

精煉化的形式美—禪意之白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王維《辛夷塢》

 

王維的詩猶如禪宗的性格,詩中的意蘊猶如一無人的境界,詩中的花是色,而整個世界是空,此種「空靈」的審美形態是「禪境」。觀看林浩白的畫作時,常會有此種意境的產生,彷彿觀賞者隨著藝術家的腳步,走入了一個無人之境。其畫面中的正空間時常是花卉主體的所在,而畫面中的負空間是主體的襯托、是光線的流逝痕跡、是計白當黑虛實相生的必要存在;宗白華曾說:「禪是動中的極靜,也是靜中的極動。」以靜物花卉為主題的藝術家,透過植物去探索生命,開始思考到植物看似極靜,但其生長的生命卻是極動。浩白以平靜恬淡的心態,去體驗宇宙的永恆,也相信當植物的生命力度

91.jpg

↑馬列維奇_白上的白_1918_79.4x79.4cm

呈現在觀者面前時,就能超越「有限與無限」及「瞬間與永恆」的對立,把永恆引到當下,從瞬間去體驗永恆。

92.靜謐‧蔓延 油彩木板裱麻 112.0cmx145.5cm 2012-2013.JPG

↑林浩白_靜謐‧蔓延_油彩木板裱麻_2012-2013_112.0x145.5cm

 

透過減法的寫實追求,也猶如絕對主義—馬列維奇 Malevich Kasimirm1918年的作品《白上的白》,透過不同厚度的白色顏料,做出不同的方塊造型,於白色背景上的白色方塊,彷彿進入一種無邊限的空間維度,同時也消失了時間的存在,作品的簡化是其表現的形式,超越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透過主題與思想、內容與意向、技法與概念的拋棄,傳遞出的能量是其意識的流露;林浩白透過物件選擇的簡化,追求的是一種純粹精神,是種為藝術而藝術的創作,透過其作品《靜謐‧蔓延》可窺見其思想,追求的是一種精神性,但卻與馬列維奇不同,他並沒有拋棄繪畫性與視覺材料,他僅是透過畫面構成的簡化與物件的純粹,來傳達出一種高雅、脫俗的純粹美感

0000.jpg

畫面中白色的牆、白色的桌布、白色的花,是種不同質感的白色呈現;畫面正中的花器,刻意選擇純黑的直立長方形,而背景是橫向兩側長方形的光影漸層,往兩側垂下的枝條與桌面上平行散落的碎花,構成一白色的等邊三角形,這三個部分(白色的物體、彩色的光影漸層及黑色的花器)的構成,也彷彿在呼應馬列維奇演變其絕對主義的三個過程:黑色、彩色與白色的作品詮釋時期,並透過此件作品向大師致敬

寫實繪畫的藝術家其語言是在技巧、形式與內容上,達到平衡發展並有機融合後的產出,特別在當代多元的現狀,其與著重在內容(觀念性)卻不在意表現技巧(表現性)的部分觀念藝術,有著反其道而行的區別;在藝術的世界中,寫實繪畫自古至今始終存在著,並且默默耕耘;以再現的手法獲得了技術上的美感,雖然這種視覺上的享受並非佔有主要地位,但其與作品的形式與內容相結合後,卻能夠提供一種其他類別創作所無法代替的精神愉悅感。林浩白在創作的道路上,曾經面臨多次選材與命題上的猶疑與害怕,如何避免與前者的重複性,如何才能創新,曾讓他思索不已,但最終透過他的脈絡闡述與作品氣質,證明了其獨特之風格。

 

說了那麼多,最喜歡的還是小白那靜謐、空靈、高雅的白氏風格,嘿嘿小編私底下都喜歡叫他小白啦,我絕對不是因為他又高又帥才喜歡他,這些都只是附帶的,最主要還是他的創作功力以及內在思想吸引人,才讓我當他的粉絲當了那麼多年,每次去看他的展覽時,都會被人群擠爆,想要看到藝術家本人居然跟看明星一樣,除了買他的作品要排隊外,跟他合照也要排隊,不過還好外小白人很好、很親和,找他合照或簽名他都不會拒絕,外在和內在兼具的小白,小編真心認為他將會是藝術圈裡接下來的明日之星阿!!!

 

 

arrow
arrow

    Tina P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